又稱:珍珠寶蓮、一點紅、常山海州、臭牡丹藤
馬鞭草科、海州常山屬
原產地:原產非洲,1901年引進台灣
栽培:
栽培土質以富含有機質之砂質壤土最佳,
全日照、半日照均能成長,但日照充足開花較旺盛。
性喜高溫,生育適溫約22~30度C,
冬季需溫暖避風,寒流侵襲會有落葉現象。
常綠灌木春來則抽新葉,葉對生,
開白中一點紅的花,
呈燈籠狀的白色花萼將係常的花冠筒包藏於內,
僅露出鮮紅色的辦片,
細長的花絲則伸出筒外甚多,
綠葉、白萼、紅花及吐出的纖細花絲,是其特徵。
雖然是常綠半蔓性灌木,
但龍吐珠在台灣北部,
遇冬季低溫時還是會有些落葉的現象。
他的先端幼小的枝條呈方形,
黑紫色帶有些許細毛,
葉有柄為對生狀,葉全緣且葉脈明顯,
成卵橢圓形而先端尖銳。
花頂生或腋出具有長軸,
呈圓錐狀,繖形花序,我們認為是花瓣部分其實是苞片,
常見的是乳白色,另有紅色品種,龍吐珠真正的花自苞片中抽出,
花瓣先端五裂,未開時鮮紅如珠,宛如龍吐珠,
中文名稱就是因此而來。
花盛開於晚春至夏季,
約6-10月左右,花謝後核果藏在花萼中,
裡面有4顆黑色的種子。
龍吐珠所需的生長條件不嚴苛,
全日照或半日照均適宜。
土壤以排水良好之肥沃的砂質壤土為佳,
不過我們也常常看到他在野地裡,
環境極差的條件下成長良好,
所以不得不佩服他生長勢之強健。
性喜溫暖和濕潤的環境,
越冬溫度應在15℃以上,長期低於10℃,會引起落葉甚至死亡。
在生長期的水分需求較多,
宜每日澆水,夏季則逢開花期,
應注意保持土壤濕潤,
盆栽可每天給予葉面噴水2~3次,
秋末後漸漸的植株生長勢會減緩,
要減少水分的供應,每週1~2次即可。
幼苗定植後需設立支柱供其攀登,
若無棚架直接牽引至牆上或圍籬也可以。
在生長期的水分需求較多,
宜每日澆水,夏季則逢開花期,
應注意保持土壤濕潤,
盆栽可每天給予葉面噴水2-3次,
秋末後植株生長勢會漸漸的減緩,
要減少水分的供應,每週1-2次即可。
在生長初期可給予較多的氮肥,
入春後則每個月給予含磷、鉀較多的開花肥。
露地栽培則可以使用天然腐熟有機肥,
盆栽則使用長效性花肥如好康多一號為佳。
最後要特別注意的是,
每次花謝後要將殘花連同枝條剪除,
再補充肥份、水分,
如此就可以很快再長新枝開花,
如果沒有做修剪的動作,
則株型會顯得較為凌亂,
不過一段時間後仍會持續開花。
常見的蔓藤裡,龍吐珠是相當特別的一種,
因為它不僅終年常綠,花期長久,
而且花形優美,即使花掉了,
其花萼美麗的姿色也非常吸引人!
只要有它的地方,每年都有7、8個月以上的繽紛!
繁殖:
一般以播種或扦插繁殖,
台灣地區則以扦插繁殖為多,
扦插可在春季三四月間,
剪取生育旺盛的枝條當插穗,
長度約15-20公分,扦插深度約為插穗的二分之一左右,
為減少水分蒸散,有時也可以將葉片剪掉一半的面積,
約2-3週後即可生根發芽,株高約20公分左右便可定植。
用途:
花廊、拱門、圍籬、蔭棚、盆栽攀援觀花植物,
可設計成十分美觀的盆花